穿越时空的兔子

读新闻

      之前facebook出过一个视频,鼓励儿童学习编程,甚至说,人人都应该学点编程。当你百度“人人都应该学。。。”,会出现“学点编程”、“学点心理学”、“学理财”等等。鉴于国内的医疗环境、法制环境,甚至还应该都学点医学常识、法律常识,一个普通人完全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需要的时候要么有不错的人脉,要么就是靠钱。。。。。如我这般都没有的,还得先靠自己。。。

         最近突然研究起了财经新闻,发现新闻一旦关联起来看实在是非常有趣,在各种新闻中分析国家的政策推测后续的经济发展有一种破解谜题的感觉。虽然目前没有什么经济学基础,很多内容还是在拾人牙慧,不过累积累积,慢慢水平应该还是会提高的。

 

         今天想说的是养老问题,有三条相关新闻:

         1、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创新高

         2016年,上海人口预期寿命超过83岁,为83.18岁,

         依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49.98万人。

  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57.79万人,占总人口的31.6%,比上年增加了21.84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9.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6%,比上年增加了15.64万人;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8.62万人,占总人口的13.0%,比上年增加了7.54万人;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79.66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4%,比上年增加1.61万人。

         2、人社部:严控提前退休 防养老基金跑冒

         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10.8%,据预测,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达到2050年的1.3:1。在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提前退休,防止基金跑冒滴漏。(经济参考报)

         3、2017养老金继续上调将实现13连涨

         财政部网站公布《关于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其中提出从2017年1月1日起,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

         

         之前提到开放二胎政策的时候有说到,上海人的数量相对于其他省市的人口数量,是不断减少的,因为计划生育贯彻得太彻底,所以某种程度上,上海其实是计划生育政策很大的一个受害者。如今这个老龄化的数据有点残酷,14年预期寿命是82.29,两年增加了1岁不到。未来的增长应该只会更慢,等到23年后(2040年,即目前刚满60岁的老年人达到83这个预期寿命的时候,同时也是上海2040规划的最后一年,控制人口不超过2500万),这457万老年人,很遗憾,应该大部分都过世了,目前上海的生育率完全跟不上,开放了也跟不上。。。我在想总有某一年,外来人口是要超过户籍人口的,还不说目前的户籍人口中迁入的越来越多了(虽然很慢)。这样一来,海派文化真的很危险,虽然我并不清楚海派文化具体有哪些。。。至少沪语的传承就很危险了。这一点上海和北京很不一样,北京话本身和普通话相差不大,某种程度上外来人口还容易染上儿化音,但很少有外来人口能学会正宗沪语的。老北京的很多东西,一不小心都上升到了国的程度,比如京剧,传承完全没有问题,而上海的滑稽戏(估计听过的都不多),很少听到有人学这个的。总之,今后上海的文化传承蛮尴尬的。

 

         然后是养老金的问题。前年之前,每年的涨幅都是10%,去年变成6.5%,今年变成5.5%,今后只怕都很难维持这个数了。目前养老金的尴尬在于,以前并没有交那么多,现在老年人寿命又延长很多(从这个角度上说,上海承受的压力更大了。。。。。。)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劳动力减少太多(还将持续很久),在上海能交金的劳动力只有那么多。

         未来首先人口目标定在那里,能来上海的劳动力不多,另一方面是高不可及的房价,并将购房、上车牌与交金年限挂扣,不说不想留下的,想留下的也很难留下。与此同步的是鼓励生育,目前二胎生育率是上去了(因为本来没有),但一胎生育率却开始下降了(丁克、同性、不婚越来越多),这一代人也不傻,没有很好的条件,以后同时要养老人和小孩,这压力也不小,何不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

         上海有一种被国家政策裹挟的感觉,各种政策不管好的坏的,都要带头做好。例如计划生育,贯彻最彻底,民众其实都习惯了如何尽力培养一胎,如今开放二胎,上海正在使劲掉头,难度不是一般大。

 

         目前上海的产业已经是第三产业为主,未来这一比例只会更高。在百度985贴吧,将计算机专业称为CS大法、宇宙计专业,而生物工程、化工被称为伪生化,虽然有点夸张,不过如果家庭条件一般,希望通过大学带来一些改变的,趁早选一些适合未来第三产业的,不一定是金融、互联网这种,法律、小语种也可以,传统的工科最为尴尬,因为上海不太需要,也没有那么大的地皮给相应的工厂。除非是高端制造业,比如大飞机、汽车、航天、新能源这些,对应的工科也还有潜力。依照目前老龄化的趋势和二胎的趋势,上海今后医疗、母婴、家政的需求都会非常大,如果创业的话应该多考虑下这些方向。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