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兔子

BBS、比特币、外语、政策、生活方式


感觉自己写文章有一种毛病,一定要写得很长。。。倒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思维太发散,写一写总要想到别的内容上,然后又引出一大堆东西。最近积累了很多素材,但是都很散,串不起来,放着不写又很不舒服,依照以往的惯例,就碎碎念一番吧。


1、BBS

以前学校有个论坛,叫江南听雨。毕业后还热闹过一阵,并且开放了外网,后来却逐渐没落下去,如今据说已经彻底不在了,连服务器都没有。知乎上有讨论过,为何论坛和BBS会逐渐没落,微信和微博的影响也有,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也有。很多人喜欢更快更直接的微博,而不是相对异步的BBS(微博评论、私信等会马上通知到你,论坛上的回复只能登录论坛或者自己去翻)。

个人还是相对喜欢校园BBS那种文化,可以发声,不一定会被注意,但始终会存在。在各种“群”中,我都很少发言,因为话题很容易分散,发表的内容也很容易被刷没,然后便很难找回来了(往回使劲刷也没什么意义)。前不久微博上有好友提及以前论坛上使用的表情,想起之前好像有人给我发过,还导入到QQ表情里来着。不过已经不知道遗失到哪里去了。。。今天又努力了下,居然在自己的网盘里翻出来了(因为以前存了听雨的某个网页,连带表情一起存下来了),再然后用谷歌识图和百度识图找到了对应的大图,feel so good~

出于对校园论坛的怀念(当然也可能和以前在论坛上认识的人有关),最近又开始在逛别人家的论坛。很奇怪的是,像台湾的PTT就一直运行得好好的,国内其他院校虽然都还在(名字都很好听,珞珈山水、鼓浪听涛、饮水思源、日月光华。。。),但人气好像都一般,像交大最近的十大贴只有三四个人回帖。。。说来毕竟也不是自己学校,所以逛起来也没有什么归属感。唯一不太一样的是水木社区,至少看起来不像只是给清华学子的,活跃度很高,内容页比较丰富,于是便注册了一个账号,偶尔也回回帖。

与此相关的是,最近另外加了一个豆瓣小组,叫“蓝色空间号"(这是三体里面一艘战舰的名字),发起人是刘未鹏(《暗时间》的作者)。小组的目的在于找回类似bbs那种对同一话题深入讨论的方式,于是便申请进去了。感觉里面都是牛人。。。这种牛很难描述,但感觉都是懂很多而且读很多书的人。有个讨论外语学习的主题,下面有人推荐了《人人都可以用英语》这本书,李笑来写的。百度了一下,结果先出现的是李笑来关于这本书的微博,大致是说”这本书已经有了pdf,epub等电子版,不会再出纸质版"。这种话其实隐含了一种”我也不差那些钱"的感觉。于是。。。放在下一个话题讲吧。


2、比特币

知道李笑来是因为《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以前学霸同学强力推荐过。本来想买一本,结果缺货。去年想从图书馆借,结果每次那个索书号的位置都没有书。。。前不久京东凑单的时候终于买了一本,不过至今还没看(因为都在看别的)。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搜索词条居然很多跟比特币有关,百度百科直接写他是中国比特币首富。(相关新闻中他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他确实投资过比特币)。不禁暗暗感叹,厉害的人哪里都厉害。

之前了解比特币的时候还看到一个人,巴比特网站CEO,长铗。大多数人肯定不认识他,但我是非常惊讶的,因为十几年前在科幻世界上看过他的科幻小说。。。百度百科上对他的介绍也更侧重于科幻作家这个身份,想不到也投入到了这么前沿的东西上,而且还很成功的样子。


3、外语学习

回到前面的《人人都可以用英语》,里面的理论和方法论,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来揣摩。里面提到一些基本的发音问题,非常有趣。是关于t、d、s的发音位置。汉语中发t/d音时舌尖是靠着上齿的,英语中则是靠着上齿根(和牙龈交界的地方),因为送气或者说阻气量的差异,导致了发音的不同,s音也是类似,发音的位置有所不同。里面举了一个很有趣的反向练习的例子“我踢死你”和“我打死你"。如果按照英语的发音方式来发其中的t/d音,就会很像老外的中文。

这一点,在学日语的时候特别特别有体会,日本人的汉语口音非常好学,只要把汉语拼音按照五十音图的方式读就可以了(大部分)。比如“我很高兴见到你”对应拼音“wo hen gaoxing jiandao ni”,日本人的发音接近于“をへんがおしんじぇんだおに”——>这实在是很有趣的一种自娱自乐方式。

对应到一些方言,如果要求不高的话,也可以有些近似的方式:

河南话:普通话一声转二声,二声转四声,四声转三声,三声转一声。(1243)

四川话:普通话一二声对换,三四声对换。

4、政策

最近看到有关房产税的新闻,又想起《影响力》里面提到的“拒绝-让步”原理。

放出风声-->大家有意见(别人都是永久产权,我们只有七十年)(拒绝)-->考虑对3、4套开征(退让)

以前延迟退休大体也是如此:

养老金不够,要延迟退休到65岁-->大家有意见-->讨论逐年延迟,直至xx年变成65岁退休

"拒绝-让步"原则,就是提出一个不太能接收的条件,对方多半会拒绝,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条件放宽或者提出一个相对小的要求。对方因为之前的拒绝造成一种亏欠感(虽然并没有必要),然后多半会同意。有时候国家政策跟买卖交易也没什么差别,就是心理战。

5、楼市

之前也说过挺多了,今年的打击力度之强,非常罕见,无论是周小川的讲话、央行的要求,国有大银行的具体实施,都在显示今年货币政策的非同寻常。总之收紧一定是收紧的。不过有一点还没想明白,目前国家在引导资金锁定在楼市(不外流也不流向一线城市),不少二线甚至三线调控出现两年限卖这个新方式。然后应该努力给三四五六线去库存吧(解决地方财政同时也锁住资金),但感觉整体挺难操作的。

一方面,强一线目前有稳跌的态势(上海环比已经降了,北京想必也快了,当然大跌是一定不会有的)。如果在一线跌(看空)的情况下给三四线造涨(看多),这是个问题。

另一方面,既然货币要收紧,贷款难度就会提高(额度、年限、条件),那肯定是不利于居民购房的,不知道国家要如何去平衡“货币政策收紧”和“三四五线去库存”这两件事。

目前还想不出来,继续关注下。


6、生活方式

在知乎或者水木社区讨论讨论到买房问题的时候总是牵扯到生活品质的问题,“为什么每天在大城市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前不久不是有个挤地铁致残的新闻么)、上下班耗费很多时间、租房又贵又远又小。。。”,答案也总是差不多-->"相对公平,机会多,年轻时需要奋斗。。。"

这些回答并没什么问题,因为是从答者自身出发。但有一个答案我是很奇怪的,叫做“避免下一代再奋斗一次”。

家父其实对城市生活非常不喜,人多且杂,视野又小,只有高楼大厦,蔬菜水果都不新鲜(相对于地里种的)等等。但对于我来说,又不会种地,只能在大城市寻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是父辈和我们这一辈的代沟。试想一下,再过二十年,农村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呢?会不会反而吸引年轻人回归田园生活呢?不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像最近很火热的雄安,二十年后应该不会太差的(毕竟千年大计这个词可十分不常用),或许到时候雄安户口也很不错呢,何必指着大城市呢。


评论(5)